“人心中的成见,就像一座大山。
写文章时,《哪吒》的票房已经破了36亿,相信许多人都被《哪吒》中的申公豹的这番话所震撼,有人说,申公豹曾经也是哪吒,他拼命了,却失败了。
一句话,仿佛写尽了申公豹历经千年的不甘,道尽了世间众人一生的挣扎。
于是我开始思考,为什么有些文案,会如此地有力,如此地直插人心。
在翻阅了一些相关书籍后,我得出了一些思考,趁这个机会分享出来。
01 比喻的力量
申公豹的这句话,之所以有力量,有一个关键的词语:“大山”。

听到这句话时,脑中会不自觉地出现一座大山,而大山带给我们的,就是一种压迫感、力量感,无形之中让我们将“成见”与“大山”划上了等号。
而影片中,当申公豹说完这句话,镜头还给了一座大山的远景,把申公豹的身影衬的很渺小,更从视觉上加重了「成见=大山」的印象。
如果换一种说法:
人心中的成见,就像蚊子咬的包,任你怎么努力,也挠不掉,用力过猛还会流血。
它就变成了个段子。
看,小学学过的知识,这辈子都在用。
02 动词的力量
“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”,普通人,是无法“搬动”一座山的

一个“搬”字,就写出了申公豹的绝望和无力,不知道你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么一幅画面:
一个人双手推着一座大山,青筋暴起,脚下被蹬出一道深深的坑地,而这座巍然的大山上,赫然写着两个字:
现在再看这张海报,是不是觉得更加有力量了呢?

好的文案,是有力量的。
在《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》中有一句话:有些事物其实一直在你身边存在着,但你从未注意过。一旦能够说出什么东西的名字,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它。
当开始注意比喻和动词的力量,便会在不经意中发现很多优秀的文案。
拿真香的《人生一串2》举例,单第一集中,就出现了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文案
在介绍一家烧烤店老板二旦时,用了这么一组比喻:

不止把老板忙碌的身影写得有趣,还不小心压了个韵。
在描述二旦午后的闲适时,又写到:

跟着这个比喻,思绪不自觉跑到了庄园主时代
再比如:

“日常战斗”,把老板娘的忙碌和娴熟,写的有趣而生动。
而如何把烧烤写的别具一格,《人生一串2》也给出了答案:

我是小尾巴
诸如此类的优秀文案在《人生一串2》中随处可见,不得不说,这部片子,不仅色香味俱全,也颇具学习价值。
不管是《哪吒》,还是《人生一串》,我始终觉得,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是设计、文案、创意、营销等各个元素的集大成者。
几十块钱,可以换来两小时的视觉听觉享受,还能学到设计、文案的知识,看电影,真是一件幸事,当然前提是好电影。
即使不小心碰上了烂片,也可以运用比喻和动词,写出具有传播力的影评:

一些碎碎念
毕业已经很久了,再自称「同学」有些嫩,
平时写字的时候不喜欢说话,
那就干脆叫「天奇不说话」吧
感谢阅读,最好点个「在看」嘻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