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ello,大家好
我是常小二
今日主题

类比是一种思维方式
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乃至形象化

要不,先来比比跳舞?





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个概念
那到底什么叫做类比思维?
通俗一点说就是当我们想要去解释一个陌生的概念A时为了方便别人能够听懂我们会选择对方所熟悉的概念B进行解释。

我们看看在PPT里运用类比思维怎样去呈现。
比如一家生鲜电商进行app介绍时,如果想要表现出突出资源丰富,千万不要说我们有几千上万种品种。
为啥呢?因为一般人心中是没有标准的,到底是多还是少?
所以,这时用类比的思维,借用人人皆知的淘宝网,我们可以这样说:

这样做的好处是,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,通过类比,传递出一种清晰的感受。

类比思维同样也可用于数值上,一个物品数十上百个好解释,如果是上亿上兆的单位,应该怎么去解释呢?
比如,下面这个案例:

想突出硬盘的容量,如果直接写上数量1T、2T,部分人并不是很理解到底有多大,因为缺少对大容积数量上的概念认知。
这时,我们就可以把1TB的容量改用大家所认知的事物进行转变,是不是可以这样:

通过以熟悉的方式来了解陌生的数据。

有时,像这样给你一个明确的数值,2500毫升,或许你还会想一想,2500毫升到底有多少?
我们可以这样具象化:

我们就可以直接以生活中常用的水杯作为载体,是不是更直观了呢?

同样,你想介绍校园面积很宽广,抛出一个数值,1200亩,感觉是挺大的,那1亩又是多少呢?可能会想一想,去查一查。
那我们能不能这样:

我们用所熟悉的事物来解释这1200亩,去寻找人们心中关于面积的具体参照物,我能想到中国著名的北京故宫博物馆,不仅可以让数值形象化,同时还能提升美誉度。

运用类比思维的好处,相信大家应该能体会到了,但是我们在做PPT时,经常会碰见很多朋友在给PPT文案配图的时候,往往是没有关联性的。
比如像这样:

又或是:

这2个案例,文案与背景图示是完全没有关联性的,PPT注重的是让观众充分理解内容,而这样随意配图会干扰信息,甚至让主题完全跑偏。
比如,我们要做一张关于呼吁全民健身的封面,怎么做呢?

首先,我会根据全民健身的主题,去找相应的关键词,在从关键词里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别来进行配图。

因为是全民健身,相当于要涵盖所有年龄范围,也就是基本从青少年到老年的人群都可以参与的类型,跑步就是最贴切的配图选择。
再来举个例子,围绕经济寒冬的主题做一个配图。同样,我们还是围绕主题去找对应关键词。

选择一个最贴切的,融入画面。

这就是类比思维带来的好处,有很多的应用空间,应用到PPT里,大幅度的提升内容的认知度,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技巧,借用对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表达。
写思维类型的文章,真是烧脑,希望对你能有帮助。
噢,对了!
明天妈妈如果叫你多喝热水,
记得,一定要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