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儿童节快乐!
各位大朋友们~咱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~
玩完游戏记得去文末领取儿童节礼物哈~
——作者:好基友曹将

好了,游戏开始。

A.这是一组明信片,购于厦门,叫做“忧伤的鼓浪屿”,里面有15张。你觉得它的价格会超过30元吗?
心里有答案了吗?

B.然后再看这一组,也是购于厦门,叫做“厦港”,同样也有15张。你觉得它的价格是多少?
在心里默念一个价格吧。
如果我把A里面的价格做个修改,30元改为10元,此时再来回答B的答案,感觉会有差异吗?

在更早的时候,我有问过身边的朋友,得到的答案如下:

↑ 10元组的回答会远远低于30元组
这种感觉是不是似曾相识?
就像在商店里看到一件很贵的衣服(一般展示在最核心的位置),然后再看其他衣服,很容易预估一个高价,再看到实际价格时,发现没那么贵,也就有种物超所值的激动,继而下单。
在营销里面,有种技巧叫做锚定效应。
它的解释是:人们的某种数值估计会受到最先呈现的数值信息即初始锚的影响, 以初始锚为参照点进行调整做出估计, 但这种调整往往不充分, 使得其最后的估计结果偏向该锚(即高锚会导致较高的估计, 低锚则导致较低估计)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。
这个说法太学术,简单来说,就是先给出一个参照价格,然后再来让消费者对另外一款商品进行估价,无论如何,这个价格会与参照价相接近。
锚定效应有很多有意思的应用。
比如,如果我们之前花高价买了一个东西,之后再买一件相对便宜的物品概率会更高。
又比如,制定一个较高价格的标牌价,购买时由销售告知有折扣,此时便有种捡到便宜的感觉。
房屋和汽车销售是将锚定效应用得最经典的场景。
一般来说,销售会先告诉一个价格,然后说有个什么什么折扣,因为你是什么情况,再享有一个折扣,多个98折99折之后,你便觉得也没那么贵了,继而产生购买冲动。
看到这里的时候,你肯定会说:我去,你们这些奸商!
等等。
其实,就营销而言,最重要的作用当然是将东西卖出去,但还有第二个要求,那就是让顾客买完后产生满足感。
满足感怎么体现,无外乎期望与实际之间的差距。
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,价格就那么多,如何设计让消费者购买时更爽,就是营销人最大的成功。
锚定效应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期望降低(预期价格上涨),让实际更好(实际购买价格更低),购买更积极,满意便更高。

↑ 满意度
我们再看秋叶大叔的互联网课程《和秋叶一起学PPT》。
最新的活动是:2016年6月1日24点起涨价为149元(原价129元)。

其内在的营销逻辑也一目了然:新价格作为现价的锚。
但与传统的锚定效应不同的是,它还包括产品的升级!比如优化的视觉体验、细化的操作步骤、更多的实战案例、更系统的方法总结、更多的场景导入、更顺的逻辑框架,以及混合式的学习体验。







所以,这样一来,购买的理由既有实质的提升,也有锚定效应带来的冲动刺激,效果,等之后的数据解释(应该不会差)。
如果你最近有意提升PPT,那不妨点击阅读原文,趁还未涨价的时候购买一份,为自己做一次投资!
好吧,这确实是广告。
问:阿文,曹将,你们变了!怎么做广告了啊!
答:因为这是秋叶大叔的广告,他对我们有恩。你可以取关,我必须报答。而且,这个广告真的写得很用心。
问:那阿文你们怎么报答我们看广告的恩?
答:在我公众号回复【儿童节】,即获得一份手绘 Simon PPT 源文件——《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那些年》~再次感谢你能看到这里。

